当前位置:首页  文明建设  文明有礼

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时间:2020-06-26浏览:2840


  互联网资源集聚,各种资源获取渠道应有尽有,侵权者对资源的使用方式也展现出了网络环境下的特点,而网络作品版权保护却没有对前述行为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导致各种网络侵权行为频发。数字化作品方便人们查询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版权所有人的权益。

 为了更有力地打击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障相关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权益,我国在法律层面予以积极应对,主要着力点围绕两个层面:一是加大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确定性,提高犯罪行为的法律成本,降低犯罪所得收益。二是提升权利人的权利保障意识,一旦发生侵权,能够积极主张维权,畅通法律救济的通道。

 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刑事法律规范的完善和适用。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司法实践中办理相关案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规范,其中,《意见》第 1 条明确,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犯罪地包括传播侵权作品、销售侵权产品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侵权作品上传者所在地,权利人受到实际侵害的犯罪结果发生地。二是落实相关社会制度的配套支持。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收集假冒产品来源地信息工作机制,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情况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进一步推进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

 这一系列举措能够促进行刑衔接,将案件筛选分流,对于确需刑事打击的网络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及时掌控源头,司法高效保障知识产权权益。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我校也组织学生关注武汉市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公众号的相关推送,重视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通讯员:黄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