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美育浸润系列活动暨设计学院 2025 届毕业成果展视觉传达设计专区——“我AI你”,设计展燃动创意星河

发布者:高洁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10



近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以“我AI你”为主题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毕业设计展在美术馆主展区及教学楼南侧创意市集同步展出,这次展览不仅汇聚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学子的创意结晶,更以“AI+设计”的跨界碰撞,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出席此次展览的嘉宾有:湖北新华书店集团倍悦文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圣生,武汉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会创始主席黄睿,湖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主任蒋群、副主任周静,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高智勇,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设计学院副院长凃志初。他们的到来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学术与行业氛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创意与惊喜的展览实况,领略学子们用智慧与热情勾勒出的“AI+设计”新图景。



嘉宾们参观毕业设计展览实况


主展区:在地文化与未来科技的共生实验

步入美术馆主展区,“AI重构城市记忆——服务武汉”AI赋能文化传承——服务屈家岭”两大主题板块交相辉映,毕业生们以“1+n模式”为框架,围绕“设计服务武汉”的初心,将“屈家岭文化”这一荆楚文明瑰宝与现代设计语言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作品。


2025届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方向美术馆展区


 “设计服务武汉”的多元探索:

服务武汉的作品,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毕业生对城市文化的多维洞察。从长江大桥的视觉符号重构,到热干面文化的品牌升级,再到汉正街商脉的数字叙事,毕业生们用设计语言为武汉城市形象注入新活力。江城回响学生设计团队以武汉“声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声音采集、AI建模与交互装置设计,将长江涛声、轮渡汽笛、过早叫卖等城市声音转化为可感知的数字艺术作品。另一组作品《武汉在这里》则是以武汉城市文化为核心,融合数字技术、历史叙事与人文关怀的创意作品。通过多维度媒介的交织,用可视化语言展现武汉的独特地理基因、历史脉络与当代活力。值得一提的是,由熊耀辉老师悉心指导的周欣然同学创作的《知音》系列作品,在湖北省第一届武汉地铁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目前,该作品正在武汉地铁多个站点进行公开展览,无论是四号线的王家湾站、七号线的三阳路站,还是楚河汉街站、光谷广场站,都能欣赏到这一精彩之作,大家就去现场感受一下这件作品的艺术魅力吧!

周欣然《知音》作品系列


周欣然《知音》作品系列(右二图)





202
5届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方向(美术馆)展区部分作品


 “屈家岭文化”的创意重生:

聚焦屈家岭文化的创作浪潮,仿若一柄万花筒,旋动出青年创作者对史前文明的多元诠释。聚焦屈家岭文化的作品中,既有以黑陶纹样为灵感的动态信息图表,也有将新石器时代农耕图腾转化为现代IP形象的文创设计。古纹新韵学生团队开发数字陶艺纹样的创作平台,用户可通过交互技术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定制独一无二的屈家岭风格的陶纹文创用品。屈家岭文化的创意重生,不仅是形式上的技术赋能,更是文化内核的创造性转化。当数字交互与史前纹样碰撞,传统文明便不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播的“活态文化”。





202
5届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方向(美术馆)展区部分作品

创意市集:AI文创,触手可及

教学楼南侧的创意市集成为AI设计落地的实践场。毕业生们将AI生成的设计转化为限量版文创产品,如AI定制T恤、动态数字海报、AI语音明信片等,让观众可“带走的AI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202
5届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方向创意市集展区






202
5届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方向创意市集)展区部分作品

 “AI不仅是对展览主题的诠释,更是对设计本质的回归——用科技服务城市,用创意连接人文。本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毕业生以AI为笔,以城市为纸,书写了属于他们的‘设计答卷’。他们让我们看到,AI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放大创造力、传递温度的伙伴。这场毕业设计展,是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对“高水平城市大学”定位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设计师们向未来发出的创意宣言。让我们见证科技与人文的共生,期待设计改变世界的无限可能。




文: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