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环艺毕业作品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与创新之处。
第一,选题方向的具体化、多样化、实际化。以往我们的选题总体范围覆盖比较大,对于不能天马行空的环艺专业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无法进行深入下去,即使是给了数月的时间,依然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探索与研究。其次,以往的选题方向更侧重于个别基地的整体规划,这样的后果就是150副作品会大同小异,毫无创新而言。今年我们的选题包含了环艺专业的室内、建筑、景观、规划各个方向,选题方向的多样性促使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最后,选题的实际性,所有选题都是以武汉的实际地况为基础(如米乐星KTV室内设计、森林公园建筑景观设计、实验中学整体规划设计、长青花园十一号小区景观设计),各专业老师给出自己选题方向的一手资料方便学生能最直接清楚的了解选址环境,不仅方便学生实地调研、分析总结,更有利于设计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
第二,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手法的立体性、互动性。以往我们环艺展示的方式停留在原始的展板上,今年我们依旧保留了展板展示,在此基础上,结合了模型、视频的展示手法。环艺作品内容比较多,作业周期长,效果展示手法很单一,基本上所有院校通篇一律的打展板。而今年开始,我们试图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方案的可实施性程度,所以在09级学生的作业中都强调了模型制作的必要性。此次毕业设计也更是希望通过少数优秀作品的模型展示,能引起环艺同学的整体重视度,加强方案设计的操作性,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制作来推进设计的演变与创新。虽然模型不多,只有数十件,但仅此希望拉开我们毕业展示新的方向。
第三,毕业设计作品切入点的创新性。其实做设计的切入点很多,虽然我们的选题很广泛,但设计的切入点还是有规律可循。往往做设计的人通常会把切入点放在一些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形式表现上,如材料、造型、色彩或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思维思考模式。今年,我们在强调学生设计的可实施性外,依然不忘对于美的形式探索,试图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个别作品能在表现物质形式之外探讨更深层次的精神传达,这点我想是以前毕设作品中所缺乏的,也更是我们将来提高毕设作品高度和深度的主要发展方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次来看展览的有很多设计公司和高校教授,其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公司的李总看中了谌超和刘赡庭组的实验中学作品,湖北陈教授看中了李思龙同学的实验中学作品。这两组作品可以说是两种方向,一个偏理性,另一个偏感性。理性与感性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都很总要,过于理性则显沉闷呆板,过于感性则显虚无空洞,如何在这之间找到平衡点很重要。谌超的作品很实际,一看就是学校的建筑,整齐、大方、简洁,走的保守路线,但是仔细探究会发现作品在建筑的装饰细节、造型以及交通的组织上层次相当丰富,我想这就是统一中求变化的感觉吧。(如图一、二)而李思龙的作品无论是从展示手法还是设计的切入点上,都很时尚、新颖。设计者更注重精神理念的传达,通过设计的物质形式传达思想上的意念,这种从另一个角度做设计的思路将我们接下来的毕设带来指引。(如图三、四)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作者追求设计表现效果的完美以及对设计的热情度,我想给所有参观者都深深的上了一节课。
第四,美术馆展示设计的创新性。此次布展全是环艺10级、09级同学亲自动手做的,包括展厅入口的展示墙,每一个盒子都是学生空间构成的作品,每一个字都是学生自己雕刻的。(如图五、六)干净、明亮的色彩搭配、简单的造型给整个展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
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