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莫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19浏览次数:3835

    第一次接触莫言的作品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红高粱》,而是在上学期买书时为了凑够打折金额而胡乱加进购物篮里的一本叫《变》的书。我说它是书,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给它分类,它像一本四万字简短的老百姓自传,又像一个国家的断代史。因为这本书我才知道《红高粱》是他的作品。对于《红高粱》的记忆,我仅停留在了小学,我用手指捂住眼睛,透过指缝看着在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关于莫言,我想我能讲的只有这些。

 

    上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消息被转的铺天盖地,我也浏览了很多条微博,之所以用浏览这个字眼是因为确实只需要几秒钟就能看完。和众多中国人一样,这些微博主人有着极强的国家荣誉感,那些转发的评论中“中国”这两个字眼是最有力的缩句核心,太过苍白,但聊胜于无。我想他应该是中国人的财富,也正是因为财富他成了很多人的朋友、玩伴甚至发小。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学者,曾经的无人问津到斩获世界大奖,他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周遭的很多人开始挖掘他的点点滴滴,了解他、学习他、运用他。当在这学期翻阅学生的作业时我说:“这设计真不接地气。”学生迟疑了一阵问了一句:“什么是接地气。”这是一个曾几何时对那位学者深度着迷的三年级学生。

 

    和刚刚的学者一样,莫言在上周风生水起,当我看到那些转发量达到四至五位数的任务照片却寡于评论时我不知道最后在我脑海中仅剩的对与他的记忆是不是“红高粱”三个字或者“中国人”这三个字。

 

    大一的新生在第二学期都会举办奢侈品演讲大赛,学生对奢侈品的理解各不相同,那些最终站在演讲台的学生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了他们的解读。在私下的观察中发现,这场比赛对与很多学生产生的效果是这样的,学生买不起奢侈品,他们无从理直气壮地堆别人说奢侈品的直观感受或者其他认知,最后会有一部分学生拿自己知道多少种奢侈品品牌作为自己值得夸耀的资本,他们的奢侈品中包括了星巴克。

 

    得奖的学者、奢侈品都是值得学习的,只是如何去善用他们需要一定的引导。这些引导源于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这些认识也并非需要是正能量的,可以带有个人的评价标准和审美趋向,但转而不言最终导致的是我们只会记得有这样一个得了奖的中国人,对于他们的种种,那些或积极或消极的地方是微乎其微。最后他们的名字会被安置在那些堆满奢侈品柜子的角落里,在闲聊和吹嘘时翻出来,对其在自己的语句中。

 

    这些学者用尽半生或一生去发掘中国文化和记忆,收到世人的认可,当最后成为一个插于饭后人们聊谈时用来装饰语句层次的词汇时,那俨然已经成就了一段悲哀。

 

李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