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快讯  学院新闻

捕捉瞬间点线面 他用镜头画风景

时间:2017-03-27浏览:935

武汉晚报 2017年03月25日 星期六


  作品《日照金山》 

沈冬(右)向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本一介绍展览的作品     记者邱焰摄

 作品《赛里木湖》

 作品《雪村朝晖》

作品《清江十里画廊》

  作品《古镇房东》

 作品《转经藏女》

 作品《那曲小丫》

 作品《云南花姑娘》

 

 今天,画家沈冬的摄影作品展在汉口解放大道西商赛马会旧址拉开帷幕。武汉话剧院内的这幢小红楼也从此更名为“西商红楼美术馆”。

40多年来,沈冬先生完成了数百幅画作,设计过近百种画册,此后则更加专注于摄影。对他来说,这并非身份的转换,而是工具的添加。从最终的意义上,相机的效能无异于笔墨,所以就有了这次展览的名字:我用镜头画风景。

从瞬息万变的光影中寻求形式的本质和迷人的结构,是沈冬的审美趣味所在,也是他摄影作品的主要特征。透过展出的300多幅图像,我们能看到画家的诗和他的远方。

沈冬镜头下的作品千姿百态,经得起仔细品味和鉴赏。在张力饱满的形式后面,我们能感受到触发沈冬按下快门的美学趣味、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雪山情怀》《金山日照》让人感受到轩昂气宇及油画的光影明暗之美;《无垠大漠》《层叠梯田》使人眼界开阔心境舒展,领略到版画的手雕刀刻之功;从《江南田亩》可读出中国重彩山水画的笔墨传神之妙。沈冬远离浮躁、抱朴归真,作品的光影映照出了作者心灵的光影。他常常以绘画的职业习惯规范和制约自己,避免摄影中的“模式风景”,更多地追求自我感受的表达和摄影的绘画感。

沈冬对图像语言的解读和运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摄影师,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画家。诚如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方肃所说,作为上世纪80年代湖北画坛的青年才俊,沈冬对绘画的执着和“被设计所绑架”的经历,让他主动或被动地直面包括影像在内的视觉艺术的表现力,使他比同代人有机会去认识除传统意义绘画之外的又一种图画——摄影,在记录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心智。在沈冬的作品里,绘画和摄影两种语境的相互依存和置换如囊中取物,游刃有余。

为全景式地再现沈冬及其1.8万幅摄影作品,旅美艺术家公子虚构了一座与可能性同样体积的大厅,并猜想沈冬必定会把所有的影像拼成一面构图完整的壁画:尽管笔触缤纷,依旧法度井然。这次展出的作品就像星星一样散布其中。随着画面中点和线的轨迹回溯过去,我们就看到了镜头后面的眼睛——画家沈冬的眼睛。记者毛茵



报道链接 http://whwb.cjn.cn/html/2017-03/25/content_5601357.htm